近年来,通江县针对山高沟深、农村面大、居住分散、整体贫穷的现实,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文化传承“五大行动”,以巴山新居建设为载体,注重“建、改、保”结合,积极探索富有巴山特色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新路子。
因地制宜 建设秀美新村
让人民群众既住上好房子,又过上好日子,是我们的执政追求。为此,我们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小康的理念,规划到2020年建成2个重点镇、14个特色镇、34个中心村、488个聚居点、改造农村危旧房9.69万户,让全县人民都住上好房子。充分尊重村民习俗和生产生活习惯,统筹考虑居住功能、生产功能、经营功能,坚持依山就势、聚散适度,突出原生态、展现农家味,新建民居户户拥有小庭院,家家都有小菜园、小果园,配套了红白喜事礼仪堂、农资农具储存室、家畜家禽养殖区、垃圾收储点。全县524个村中,在以诺水河镇小骡马村为代表的基础条件较好、功能较完善的286个村选择以改造提升为主,在以兴隆乡“三李故里”、泥溪乡梨园坝、瓦室镇鹿鸣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传承浓厚的114个村选择以保护性修缮为主,在北部边远高寒山区以两河口乡青树垭村为代表的12个村选择以整体移民搬迁新建为主。
群众主体 建设和谐新村
牢牢把握“新村为谁而建”这一核心问题,把群众的需求和意愿放在首位,从规划、建设到管理都坚持群众说了算。大兴乡贾家梁村在新村建设实践中:新村建设类型由群众选定,首先召开群众会,根据群众意愿,全村105户危旧房、土坯房以拆旧建新为主,85户砖混结构房以改造提升为主、45户以保护性修缮为主;村庄布局由群众商定,按照“两上两下”的步骤编制村庄建设规划,规划不经村民会议同意,县规划局不得批复实施;建设方式由群众议定,坚持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由参建农户组建业主委员会,队伍确定、施工组织、资金管理、质量安全监督和矛盾纠纷调处等重大事项,都由业主委员会议定;价格形成由群众审定,建设队伍确定前,由业主委员会选择一批不同户型新居,自购材料,自己组织施工,建成后根据建设成本提出建议价格,由业主大会审定后,据此公开比选确定施工队伍;管理办法由群众决定,坚持村民自治,在新村建设中同步推进新村管理,制定完善了《贾家梁村村规民约》,邻里纠纷调处、红白喜事服务、环境卫生整治等村内事务服务机制,群众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后,新村建设更好更快更美了。截止目前,通过“建、改、保”相结合,按照“五定五引五助”的建管机制,共建成诺水河、广纳2个重点镇,18个中心村,1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5个县级新农村示范片,320个聚居点(其中在空山乡等北部高山区建成了以生态移民和连片扶贫开发为重点的移民扶贫新村18个,搬迁高寒山区农户842户3368人;在民胜镇等中部深丘区建成以特色产业基地为重点的产村相融新村185个;在广纳镇等南部低山区建成以发展现代观光农业为重点的乡村旅游新村117个)。
专注发展 建设富裕新村
如何充分利用丰富的优势资源摆脱“捧着金碗要饭吃”的被动局面,是历届县委、政府和老区人民多年的期盼。经过充分调查,科学论证,我们坚持产业先行,产村相融,产旅相融,确定了全力发展以食用菌、富硒茶、干果、生态养殖业等为主导的综合产值“400亿”特色产业目标,不断拓展助农增收途径。诺水河镇梓潼中心村紧靠临江丽峡景区,毗邻“诺水洞天”和“空山天盆”两大景区,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有着“临江丽峡景区门户”的美称,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总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500亩食用菌产业园和林业科技园,建标准银耳塘25个、洗耳池2个、管理房3000㎡,种植椴木银耳25余万斤,栽培多种名贵苗木200余亩,建成投产后引进裕德园公司承包经营,农户以土地入股,每年入股农户可参与三次分红,每亩每年最多可分得红利0.5万,其中保底红利1100元。另外,旅游服务业正逐步成为该村农户增收致富产业。截至目前,我们围绕中心村集中连片发展各类特色产业100余万亩,近40万群众直接受益,2014年,农业综合产值达到87.81万元,同比增长7.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50元,同比增长14%。
综合配套 建设现代新村
城乡差别主要差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通江有句民谣:“对面看得见,走路要半天。”作为大山区的通江,农村基础设施更是落后。在新村建设中,我们把交通、水利、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配套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实施。诺水河镇梓橦村属于北部高寒山区,过去学生上学、群众赶集两头不见天,生产主要依靠天落水,遇到干旱时,背水要翻几座山,村里因为就医难,曾经一个妇女早产,不能及时抢救死亡。自新农村建设实施后,该村建起了便民服务中心、学校、村卫生院等“1+6”综合服务中心,出门便上学,有病就近医,户户通了水泥路,家家饮上自来水,如今过上了和城里一样的好日子,群众笑了。近年来,全县改建县内主干道440公里,新修农村公路880公里,实施通村通畅工程635公里,基本形成了内畅外达的农村交通网络;充分利用小农水试点县建设契机,解决农村15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新村居民全部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建成49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320个“1+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基本实现生活需求不出村、纠纷调处不出村、困难救助不出村;全面完成第二轮电网改造工程,12个乡(镇)35个村居民用上天然气,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 实现电视、光纤入户率100%,农村移动信号全覆盖。
培育新风,建设文明新村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战略的根本要求。我们坚持把农村现代化与农民现代化同步推进,完善管理机制,落实管理人员,健全管理制度,努力实现现代文明向农村渗透。空山乡龙池村距县城100余公里,属于老边偏穷山区,人畜混住,刀耕火种,民风彪悍。在新村建设中,通过“改房、改路、改田、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院”等八改,实现了生活习俗、生产习惯大改变。把加强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和扩大社区居民自治相结合,依靠居民自主加强社区管理,指导制定完善村规民约,促进邻里纠纷调处、环境卫生整治等村内事务制度化、规范化,沙溪镇王坪新村自主讨论制定《村民自治公约》和新村管理办法,形成了“要像保护祖坟一样保护红军烈士陵园”“经营户和普通住户物业费不同”等村规民约,并民主选举居民小组长管理村务、监督公约履行,确保了新村风貌新、风气新。认真实施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和农家书屋建设工程,组建了舞蹈、腰鼓、器乐演奏、老年合唱等各类文艺队伍近百支3000余人,农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