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生及幼儿上学、放学乘车需求日益增加,接送学生的运营车辆应运而生。但受监管缺位和利益驱使的影响,“三无车”“黑车”搭乘学生的情况常有发生,严重影响学生的安全、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加强农村学生接送车辆的运输监管和隐患整治已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一、基本现状
通江县辖49个乡镇,524个行政村,农村村道路2326.5公里(不包括社道路),现有农村客运车辆705台次。县城周边城乡公交客运车辆22台(其中:26座6台,19座4台,14座12台);农村进城干线客运车辆389台;农村支线短途客运车辆394台,均为8座面包车。县辖公办中小学102所(其中:县城11所,乡镇91所),民办学校3所(其中:县城1所,乡镇2所),公办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46所(其中:县城15所,乡镇31所)。在校学生数101077人(其中:小学生40264人;初中生26471人;高中生22574人,幼儿11768人),辖区需乘车上下学的农村中小学生及幼儿共计58961人,占58%。截止目前全县共有校车21辆,取得校车使用许可的专用校车19辆(其中:城区14辆,乡镇5辆),未取得校车使用许可的校车2辆。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学生接送车辆状况堪忧。一是农村道路建设不达标,客运线路车审批条件不具备。城区学校学生周末或集中上下学乘坐客运线路车只通行到乡镇,到行政村无客运线路车。接送学生交通工具多样,除私家车、极少数公交车外,大多数学生只能乘坐面包车、小货车、三轮车、农用车、摩托车。二是部分学生家长使用非法改装车。大部分家长在接送学生时,使用的是安全技术不合格、非法改装改型的封闭式电动三轮车、小型货车等,在这些车辆中有的擅自改变车辆内部结构、增设撤除座凳利于运营,有的长期不年检、接近报废年限,有的车况极差、车身严重老化,车辆自身安全问题十分突出。三是利益驱动黑车主铤而走险。有的车主为了图方便和经济效益,不按限载量分趟接送,严重超员;该类车辆大部分没有购买交强险和商业保险,令人十分担忧。学校集中上下学时段,在校园门口接送学生的车辆蜂拥而至,乱停乱放、随意行驶,秩序十分混乱,交通堵塞严重,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农村学生接送车辆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一方面,校车、接送学生车辆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差。有的校车驾驶人职业素质不高,交通安全意识不强,存在麻痹侥幸心理,超员、超速等交通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也有一些承担子女接送的家长,特别是一些驾驶人文化程度不高,未接受系统的交通安全教育,对交通安全常识了解甚少,无牌无证驾车、酒后驾驶、超员超载、闯红灯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学生、老师、家长仍存侥幸心理。部分学生、老师、家长明知学生、孩子搭载车辆存在车况不佳、性能不良、严重超员等安全隐患,但为了省钱和图便利,采取默许的态度,心存侥幸,无视安全隐患。
(三)农村学生接送车辆通行道路基础设施不全。近年来,我县农村公路建设较往年有很大改观,但由于接送学生车辆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的淡薄,只注重解决孩子上学方便的问题,从根本上忽略了路应该怎么走、走哪里安全、有没有安全隐患。现有的“村村通”公路基本上是在原有土路的基础上修建的,道路的安全布局不科学也未做调整,路窄、弯急、坡陡、涉水、无安全防护设施等安全隐患异常突出,加之农村公路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缺少必要的安全设施、交通标志、标线,更没有错车道,增大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同时,由于农村地区警力配备不足等原因,基层交警对农村地区交通安全管理难以全面到位,一些车辆驾驶人开车拨打接听手机、行进途中随意变道抢道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频发,严重威胁到学生的出行安全。
三、原因分析
(一)综合性源头监管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农村地区接送学生车辆交通安全管理仅靠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很难到位,必须依靠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协作配合,借助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目前,我县农村地区接送学生车辆交通安全综合性源头监管工作机制尚未真正形成,接送学生车辆驾驶人以及学生家长、老师的交通安全教育、农村学校周边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改、道路环境的净化等一些基础性、源头性的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
(二)农村地区交通安全宣传工作不到位。长期以来,由于村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在接送孩子上学问题上,村民往往只看重孩子上学的方便之处,却从思想上忽视了交通安全。基层交警对农村地区的接送学生车辆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宣传少,导致学生接送车辆驾驶人及家长不能及时获取相关知识,认识不到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对孩子出行的重要性。
(三)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联动性不强。由于农村地区接送学生车辆及驾驶人类型杂,数量大、路线多,对接送学生车辆及驾驶人、行驶路线的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涉及面很广,加之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涉及到多个部门,各部门因职能不同,有时会出现相关职能部门对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力度不够,致使各部门彼此之间缺乏强有力的沟通与协调,造成工作上的脱节,对隐患整改拖拉敷衍。
四、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根据学生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特征,开展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宣传教育效果。从小培养他们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自我防护意识;学校应长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活动,配备专职交通安全教育宣传员、督查员,促使交通安全宣传常态化、制度化。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教师进行家访等多种形式,增强家长对自己子女进行安全教育的责任感、紧迫感。家长率先垂范,影响孩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提高自我防护能力。通过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让交通安全深入每个人的心中,从而切实提高教师、学生、家长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做到上下学拒乘无牌证车辆和非客运车辆、报废车辆及农用机动车等等,从而达到预防交通事故发生的目的。
(二)加强车辆管理。农村接送学生车辆问题,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采取简单的查纠手段和粗暴的方法取缔都是不切实际的,也违背了广大农民和学生的切身利益,势必为人民群众所不能接受。为接送学生校车和驾驶人建立电子档案,“一车一档”“一人一档”,实行人车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掌握主动权,确保接送学生校车的上路安全。对学生接送车辆只能采取严查违规、整肃源头、正确引导、逐步规范、统一管理的方法,既正视它的存在,又要通过政府协调,公安、教科体、交运、安监等部门协商研究适合本地区需求特点的学生接送车管理办法,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管得严、控得住,才能符合广大家长、学生的根本利益,才能使农村学生接送车辆步入安全、规范的运作轨道,才能把学生的交通安全保障落到实处。
(三)加强源头管理。由各乡镇政府牵头,组织派出所、交警中队、安办、交管站、学校、村两委携手对农村接送学生车辆进行集中排查,完善“户籍化”管理措施,对接送学生车辆及驾驶人、运行时间、行驶路线等情况进行登记建档,乡镇交管站和学校向家长或监护人发放《学生乘车告知书》,让校车自觉接受监督。学校、幼儿园要针对接送车少而且座位有限、学生、幼儿多的实际情况,实行错时放学、路队放学、分班次接送,安排教师值班值守,加强对学生上放学乘车监管。并对车辆实行动态管理,严把车辆安全技术关,严把驾驶员质量关,严把村道路监测关,严禁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无资质驾驶人接送学生,确保接送学生车辆行驶安全,保障学生人身安全。
(四)加大查处力度。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大对接送学生车辆的巡查力度,结合接送学生车辆的行经路线、行驶时间,有针对性的查处校车的交通违法行为,对在巡查过程中发现的学生接送车辆的交通违法行为要严格处理,成高压态势,做到“查必纠,纠必严,严必果”,确保学生接送车辆安全有序地运行,保证学生的交通安全;建立协调机制,部门间定期通报校车驾驶人交通违法信息,为对学校及校车驾驶人的考核提供信息,使校车的安全管理更加规范、严格。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和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管理。要组织安监、交警、教科体、交运部门对校车安全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对校车安全责任制不落实的单位,要追究乡镇领导的管理责任和相关责任人的直接责任。要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对驾驶人的驾驶资格进行全面登记、审验。强化对校车的安全管理,交警、交运、教科体、安监等部门要深入开展校车交通安全整治,建立健全校车的维修保养和安检制度并保证贯彻落实;教育校车驾驶人要增强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意识,开车要做到守法、安全、文明,杜绝交通违法行为,全力防范发生交通事故。
(五)加大政府投入。针对农村公路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隐患突出等特点,进一步加大对村社道路和安防设施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大对乡镇交管站人员配备、阵地建设经费投入,给予村社交通劝导员适当的务工补助,从根本上调动村社交通劝导员的工作积极性,改变农村道路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农村交通安全工作顺利开展。(作者系通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陈杰)发表于《通江县调研与决策》201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