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抗震救灾优秀少年”初长成:奖章荣誉不要也罢 只希望平静快乐地生活_通江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 > 政务动态 > 新闻发布

巴中“抗震救灾优秀少年”初长成:奖章荣誉不要也罢 只希望平静快乐地生活

2018-05-14 10:01 文字大小:

    程聪 封面新闻 记者 谢颖  摄影报道(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5月2日下午,西华师大附属巴中实验中学高二(16)班教室,莘长林在静静地看书、做作业。大约十多天前,老师和同学们才知道,这个喜欢打乒乓球却有些腼腆的男孩,竟是十年前巴中市唯一受表彰的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少年”。

   “嘿,没想到你藏得还深哦!”同学们调侃之余,纷纷要他讲述十年前的英雄事迹。莘长林总是习惯性地抠额头,然后腼腆一笑。

    十年光阴,英雄少年已经长成阳光大男孩。当年的奖章和荣誉证书锁在家中的箱子里,一同尘封的还有那段痛苦的回忆。“我宁可不要奖章,只希望不再有灾难。”莘长林告诉封面新闻记者。

    记忆

    通江县洪口镇永安坝村小,一幢砖混结构的教学楼,共三层。

    2008年5月12日午饭后,上二年级的莘长林没有回家,虽然家就在校门外,他还是不愿回家,而是习惯性地和同学们在教室里午睡,全班三十多个学生以双手为枕趴在课桌上,班主任苟晓超轻手轻脚地在过道上来回巡视。

    莘长林睡得很踏实。课桌一阵剧烈晃动,他被摇醒了,脚下地板也在摇晃,睁眼一看,挂着黑板的墙壁塌了一半,烟尘之中,同学们惊叫着潮水般地涌向教室前门,坐最后一排的莘长林本能地转身开跑,才发现背后的墙壁全部消失了。

    莘长林回过身来,距离他最近的有三个同学,两个男生一个女生,女生不停地哭。“莫哭,跟到我来!”莘长林扒开教室左侧那扇玻璃已被震碎的窗户,敏捷地翻到教室外的走廊里,一个一个地把三人拉了出来。

    到了走廊才发现,地面全是砖块,屋顶天花板塌陷下来,四周被烟尘笼罩,前方看不到出路。莘长林猫着腰四周查看,一缕光线透过来,四个人牵成一串,小心翼翼往前走,走在最前面的莘长林拼命扒动砖石,在一面倒塌的砖墙上,掏出一个刚好能通过的大洞。

    四个人鱼贯而出,站在已成废墟的教学楼楼顶,莘长林在操场上惊魂未定的人群中,找到了爷爷,他正朝自己不停招手。不远处的地面上,平躺着一个浑身是血的人。

    有人靠墙搭了一架梯子,大人们爬上来,将四个孩子腰部都拴上绳子,一个一个地把他们吊到地面。

    那个浑身是血难以辨认的人,就是莘长林的班主任苟晓超老师,他静静地躺在那儿,大人和孩子们在啜泣。听人们说,地震发生时,苟老师往返救学生,第三次返回时,一扇墙轰然倒塌……

    莘长林被爷爷领回了家,洗手时,划伤的手指头钻心地疼痛,那件布满灰尘已被撕扯得破烂不堪的衣服被爷爷扔掉了。

    那一年,莘长林才7岁。他自然不懂得生和死的概念,但他明白,喜欢打乒乓球、刚结婚十天的苟老师,和班上另一位同学,再也不会回来了。

    成长

    震后一周,二年级的学生被转移至一间民房继续上课。

    光线昏暗的临时教室内,弥漫着悲伤的气氛。震后很长一段时间,操场上看不到孩子们的追逐喧闹。

    7岁孩子救同学的故事很快传播出去。媒体到永安坝村采访,莘长林成为当地争相报道的新闻主角。5月17日,他作为巴中市唯一代表,参加了中央文明办在绵阳北川召开的“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座谈会;5月28日,他头戴花环,出现在央视“全国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颁奖典礼现场。

    对于英雄的含义,彼时的莘长林似懂非懂。回到学校后,他觉察到了一些变化,同学们看他的眼光里,带着一丝崇敬。

当年9月,距离倒塌的教学楼不远处,新建的村小拔地而起,两层楼。

    读完四年级,莘长林和同学们一道,去洪口镇中心校继续读五年级和六年级。在新学校,莘长林的故事很快传遍校园。成为大家眼中的焦点,已经十岁的莘长林有些不自在。那时,他对“英雄”的概念,开始有了模糊的认识,“至少不能比别人差太多吧。”莘长林努力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中上游水平。

    2016年9月,莘长林通过自主招生,离开通江,入读西华师大附属巴中实验中学,开始了高中生活。

静默

    5月2日下午,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在西华师大附属巴中实验中学校园见到了莘长林,他正在操场和同学们打乒乓球,温暖的阳光里,辗转腾挪身手矫健。

    1.7米的身高,帅气的外形,笑容很腼腆,十年光阴,那个曾站上最高领奖台的胖乎乎的小男孩,脱胎换骨成了一枚标准的“暖男”。

    往事重提,莘长林习惯性地抠抠前额。大约一分钟的蹙眉之后,莘长林有些抱歉地表示:“那时太小,又过了这么多年,好多都记不清了。”包括在北京开座谈会时,自己认真记录的笔记本都已丢失了。

    不过,那个惊心动魄的瞬间,已经永远定格在脑海里。“当时前门拥挤,我就想翻窗尽快逃出去,顺便拉走距离最近的同学。”

    “好多人都吓哭了,我没有哭。”莘长林确认,“可能我的胆子要大一点吧!”就连莘长林的爷爷莘德也说:“他不爱说话,阴胆大(方言,外表文静却有些调皮)。”

    震后四年间,莘长林经常从噩梦中惊醒。五年级时,他曾与同学特地去了苟老师的墓地,在坟头上放了几个用野花扎成的花环。“上初中后,就很少做那样的梦了。”但任何关于地震的信息,无论发生在哪个地方,都会令他心头一震。

    上高中后,莘长林个头猛长,依旧不大爱说话,逢人总是羞涩一笑。一到运动场,他却仿佛变成另一个人,他是公认的乒乓球高手,偌大的校园难遇对手。每当这个时候,他总会想到苟老师,十年前,正是在简陋的球台上,苟老师手把手地培养起了他对乒乓球的兴趣。

    离开通江时,莘长林把奖章和证书锁在家中的箱子里,嘱托爷爷好好保管。高中两年,他把往事尘封心底,校园里,没有任何人知道他的秘密。

    未来

    这种静默的状态在今年4月底被打破。“5•12”汶川地震10周年临近,那场灾难中的英雄,关于他们的故事,再次被人们提起。西华师大附属巴中实验中学高二(16)班班主任何军老师吃惊地获悉,十年前的那位少年英雄,竟然就“潜伏”在自己的班级中。

    英雄就在身边。同学们打破砂锅问到底,要他讲述往昔的故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此时,何军也认真地审视这位“品行端正,热心班级公共事务”的学生,心生感慨:“十年成长,少年英雄逐渐成熟了。”

    关于儿子勇敢救人的情节,当年远在天津打工的莘晓东,更多是从老父亲口中得知的。莘长林两岁时,莘晓东和妻子就外出打工了,他对孩子的成长一直心怀歉疚,所幸的是,孩子懂事,很少让他操心。莘晓东现在浙江打工,每月收入近5000元,要拿出五分之一供孩子读书,“我们对他没有过高指望,只希望他认真读书,珍惜那份荣誉,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已然成为“校园明星”的莘长林,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业。小学初中时,莘长林成绩一直处于中上游,但进入高中后,学习难度增大,竞争也比以前激烈了,成绩一直徘徊在中游,他对现状不大满意:“既然是英雄,学习上总不能比别人差太多吧。”

    如今,对于英雄的认知,莘长林远比当年清晰。“每个人都有做英雄的梦想。我宁可不要奖章不要荣誉,只希望灾难不要重现,每个人都能快乐平静地生活。”

扫码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