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市民都有这样的体会:到大医院看病人挤人,感觉就像春运时的火车站,而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却门可罗雀。此次两会,省政协委员们带来了“落实分级诊疗,培养全科医生”等建议和提案。希望加大对全科医生的培养力度,让他们更好地成为群众“小病的医生、大病的参谋、康复的指导”。
打开全科医生上升通道
前段时间,市民刘女士感冒咳嗽,她去了社区医院看病。而两年前,她一定会到三甲医院。“现在社区医院与一家三甲医院建立了医联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群众就医习惯的改变,得益于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在省政协委员、成都医学院党委书记余小平看来,实施分级诊疗制度要取得更好成效,需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特别是培养基本功扎实的全科医生。
去年出台的《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省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而目前,全省距离这一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余小平建议,政府主管部门适当增加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招生计划,同时加大对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支持力度。建立全科医生“统管统用”机制,打开全科医生上升通道。
加强学习提升内需动力
一些政协委员在调研中发现,全科医生流失大,“留不住”问题较为突出。这与其收入水平不高,社会认可度不够有较大关系。
“完善并细化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的准入政策,继续加大基层机构经费的保障力度,加大对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的支持力度,是解决留住人才的关键。”余小平说。
在省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科肿瘤放化疗科主任尹如铁看来,只有明确全科医生的责权利,才能够留得住人。
人才留下了,如何发挥战斗力?“目前,按照国家医改政策,很多基层医院与大医院建立了医联体,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对提高基层医院、全科医生的战斗力,赢得群众信任有着积极作用。”尹如铁认为,基层全科医生也应该提升内需动力,加强学习。
在余小平看来,推进全省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机制建设,还需要打出一套“组合拳”,通过给政策、强教育、搭平台等补短板举措,为卫生和健康事业发展提供可靠的全科医学人才支撑。 (记者 李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