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基础分类/其他/其他 |
索 引 号:00883516XXX/2016-00076 |
主题分类:其他\ |
发布机构:中国人民银行通江支行 |
发布日期:2016-05-25 |
文 号: |
关 键 词:金融扶贫 |
|
盘活六个要素撬动金融“杠杆”激活扶贫发展动力 |
|
盘活六个要素撬动金融“杠杆”激活扶贫发展动力 ----通江支行探索差异化脱贫攻坚路子
面对贫困人口多、扶贫任务重的现状,财政扶贫资金往往是“杯水车薪”。人行通江县支行以创建金融扶贫惠农示范县为契机,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通过盘活农村土地、林地、房屋、人力、集体资产、资金六个要素,积极发挥金融“杠杆”作用,着力打造金融扶贫产品,注重金融扶贫资金的整合、使用和监管,不断激活扶贫发展动力,在探索差异化脱贫攻坚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创新,支持和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流向贫困村,投入到农业脱贫产业发展上。金融要素保障作用有效发挥,进一步推进了通江脱贫攻坚进程。
一、工作做法
一是实施扶贫小额贷,把“人与资金”盘活,用金融杠杆引路子。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再贷款作用,争取再贷款5亿元,为农村信用社发放扶贫小额贷款提供低利息资金支持。引导县联社按照“一授、二免、三优惠、一防控”的办法,将全县32782户贫困户优先纳入信贷支持。科学设定评级体系,通过调动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为贫困户量身定制诚信状况、劳动力占比、劳动技能、上年度人均纯收入等四项指标进行评级。合理确定授信额度,按照信用分为1星至5星五个等级,对应参考授信额度为1万元、2万元、3万元、4万元、5万元,贷款年限为1—3年,重点支持贫困户种植、养殖、加工、农家乐建设、农家店经营、购营运车辆等家庭增收致富项目。盘活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实施贷款扶贫贴息,县财政安排足额专项扶贫贴息资金,按年利率5%予以贴息,贴息后,基本覆盖农户贷款利息,有效减轻群众利息负担。
二是实施特色产业贷,把“林地与集体资产”盘活,以产业发展打底子。为解决部分企业、种养大户、贫困群众缺乏启动资金或因资金短缺影响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发挥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支持特色种植(养殖)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支行积极组织县域金融机构推出“特色产业贷”,充分利用山区林地、农村闲置集体资产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加大对专业大户、专合组织、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主要用于发展食用菌、茶叶和道地中药材、干果、生态养殖业等综合产值“400亿”产业,带动贫困户就业创业、增收致富。县委、县政府专门设立农业担保基金600万元、小微企业与特色产业发展基金500万元,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放贷信心。
三是实施易地搬迁贷,把“土地”盘活,以美丽新村创牌子。通过不断加大银政企合作力度,由人民银行牵线搭桥,县委、县政府主动出击,协调争取四川省农发行支持,发放“易地扶贫搬迁贷”8亿元,用于农村易地搬迁安置群众的住房搬迁和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由通江县力迅交通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承贷,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项目实施主体在银行设立专用账户,独立核算,财政、扶贫等部门和银行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同时农信社积极介入“易地搬迁”贷款为搬迁群众提供个人信贷支持,制定《易地搬迁金融扶贫信贷工作方案》,印发《易地搬迁扶贫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以金融服务和信贷支持等多种方式促进易地搬迁扶贫工作按计划、分批次推进。
四是实施巴山新居贷,把“房”盘活,以新居搭台子。引导县联社、县邮储银行、县工行、县农行等金融机构推出“巴山新居贷”产品,用于辖区内农户灾后重建、农村危旧房改造,农村重点镇、中心村和聚居点农房建设,重点工程移民搬迁和自行建设住房等。为解决金融机构放贷后顾之忧,县委、县政府设立专项信贷风险补偿金1000万元,同时,通过整合扶贫项目、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国土整理项目、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等财政资金,由政府为每个贫困户建房补助2万元,与“巴山新居贷”形成良性互动,放大“巴山新居贷”成效。
二、主要成效
目前,全县建档立卡精准识别贫困户评级率、授信率分别达100%、86.5%,累计授信6.4亿元,为2605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0208万元,为148个新型经营主体贷款5030万元。已累计发放特色产业贷款近2亿元。引导农户发展食用菌5亿袋、产值22亿元,茶叶23万亩、产值10亿元,中药材8万亩、产值8亿元,核桃38万亩、产值5亿元,带动了全县近15万群众增收致富。全县启动安置点建设18个,6个再建安置点工程已结束,进行室内装修入住。累计发放“巴山新居贷”4亿多元,预计到2020年可累计发放10亿元,支持6个中心乡镇、81个中心村和532个农村聚居点建设,支持全县5.27万农户完成农村土坯房改造。
通江县金融扶贫工作也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妇联及省、市领导的肯定。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崔郁到通江县火炬镇苟家坝村、民胜镇鹦鸽嘴村调研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期间,对小额贷款政策实施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小额贷款经验丰富、特点显着,并进一步指出,在小额贷款政策执行过程中注重创新,稳步推进,规范运作,设立风险基金、信用评审等小额贷款政策执行措施经验突出,值得学习。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秦巴在线、网易及中国农村金融等多家新闻媒体对通江县金融扶贫工作经验予以报道。4月22日至4月23日,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日报等多家媒体深入通江县采访,宣传报道通江县“5+1”小额扶贫贷和易地扶贫搬迁贷等金融扶贫先进经验和创新做法。人民日报以《农民想干,脱贫攻坚一呼百应》为题对通江县方山村围绕“巴山新居+特色产业+生态旅游”,打造农业观光、运动、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区,实施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五大行动”的扶贫模式予以报道,对方山村如何运用金融扶贫惠农政策,激活沉睡资源,激发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进行实地报道。新华网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攻坚战成效初显》为题对我县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灵活运用土地政策,实施异地搬迁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扶贫模式予以报道。媒体记者采访后认为,通江县因地制宜创新创造实施了系列金融扶贫政策,让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特别是“5+1”金融扶贫政策有效破解了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贷不到的问题,很有推广价值。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