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基础分类/动态/工作动态 |
索 引 号:0090/2016-00115 |
主题分类:动态\ |
发布机构:通江县泥溪镇人民政府 |
发布日期:2016-07-13 |
文 号:泥委[2016]57号 |
关 键 词:深化改革 |
|
关于梨园坝村改革工作推进情况的报告 |
|
县委改革办:
为认真落实县委改革办相关文件要求,梳理近段时间我乡梨园坝村改革工作,现将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村情介绍
梨园坝村位于泥溪乡西北部,距场镇3.3公里,平均海拔800米,幅员面积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22亩,辖5个农业专业合作社,现有户数301户,总人口1273人。2014年该村落被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等7部局列入中国第三批传统村落名录。2015年5月被国务院扶贫办、国家旅游局纳入国家旅游扶贫试点村,同时启动保护性修缮工程。
(二)改革试点介绍
泥溪乡梨园坝村改革试点是中共通江县委改革办于2016年3月确定的点位,主要负责的改革重点是文化体制改革,首批“全国旅游扶贫试点村”,着力打造全市保护性巴山新居建设典范、全市乡村旅游示范村、活态农耕文化露天博物馆。
二、当前工作推进情况
(一)文化体制改革
1.文化管理体制改革。调整基层文化管理体制,设立乡镇综合文化岗位,履行文化、新文出版、文化市场和文化保护等管理职能,实行“条块管理,以块为主”的双重管理机制。
2.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完善乡村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新建泥溪乡综合文化站,拟建设综合文化广场。重点整合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卫生计生、体育健身等方面,结合巴山新居建设进程,建设泥溪乡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3.推进农村书屋升级打造。在梨园坝村马家祠堂设立农村书屋,完善阵地建设,补充更新各类图书。
4.推动文化节发展。本年度3月30日,在梨园坝村成功举办中国通江梨园古村首届民俗文化节,吸引各界游客8000人次。
(二)旅游扶贫工作推进
1.创新旅游扶贫模式。通过不断的旅游扶贫实践,成功探索出“景区+农家乐”的模式。以国家级传统古村落为景区载体,把农村生态资源和农村特色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做好多元经营,拓展乡村旅游内涵和外延。以景区为依托,鼓励周边群众包装农家建筑,整合优势资源,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参与旅游服务接待。
2.编制梨园坝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按照保护发展、合理布局、优势互补的原则,聘请专家对梨园坝村旅游发展进行规划设计,使得古村落的保护发展有据可依,向更高标准、更高规格方向迈进。
3.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为丰富旅游文化,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建成场镇至梨园坝沿线1万株梨花旅游观光产业带,以“驿路梨花”、特色旅游商品梨为载体,同时套种经济农作物,引导粗放型农业种植向能够提供餐饮、住宿、休闲、体验的特色农庄转变。
三、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及下一步打算
(一)面临困难
1.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从事文化工作队伍没有新鲜血液补充,特别是缺少文艺创作、文化管理、文化辅导等人才。
2.旅游扶贫示范村建设方面。一是缺乏资金支持,造成村容村貌不能大规模、系统性改造;二是群众通过旅游来达到扶贫的意识仍然不强,只有部分专业合作社和大户起带动作用。
(二)下一步打算
一是根据现有从事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专业特长合理配置、培训,努力培养出优秀的文化人才;二是加大争取旅游扶贫资金力度,加快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着力培养群众通过服务接待、观光农业、特色农家乐等脱贫致富的意识。
中共泥溪乡委员会
2016年6月24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