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通江县政府信息公开
巴中市通江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通江县司法局
 
 
 
  当前位置:基础分类/其他/其他
索 引 号:0009/2018-00104 主题分类:其他\ 发布机构:通江县司法局
发布日期:2018-06-05 文    号: 关 键 词:通江县司法局
 
沿着问题“究”下去!
  沿着问题“究”下去!

  近期,《群众》杂志推出“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专题策划。下文为该组文章之一,作者系中共扬州市委研究室副主任李道松,分享调查研究中如何坚持问题导向的实践感悟。

  调查研究就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是实践的起点、创新的源泉。抓住了问题就抓住了工作的“牛鼻子”。我们党的领袖都是运用“问题论”的大师。回望党的历史,什么时候重视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党和人民的事业就蒸蒸日上。各行各业都有其自身发展规律,领导干部不可能什么行业都熟悉,什么工作都精通。要摸清情况,掌握实情,就必须在调查上下功夫,在研究中见功力,做到问题出在哪儿,调查研究就走到哪儿,增强发现问题的敏锐性、调查问题的穿透性、研究问题的精准性和解决问题的实效性。

  紧扣现实找问题,增强发现问题的敏锐性

  只有具备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敢于正视问题的宽阔胸襟,才能产生关注问题和发现问题的内在自觉,才会练就对各类问题如“春江水暖鸭先知”般的敏锐性和洞察力。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敏于发现问题,是善于提出问题的基本前提。近现代以来,“梁启超之问”“黄炎培之问”“李约瑟之问”和“钱学森之问”,这些跨越时空的世纪之问、大国之问,至今仍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发现并提出合适的问题作课题,调查研究就成功了一半。

  问题源自现实。发展也好,改革也罢,其现实演进过程中都必然伴有各种问题的发生。我们只有牢固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紧扣现实找问题,始终保持对问题的高度敏锐性,才能有效启动调查研究。要学会练就一双从发展现实、从社情民意中发现问题、捕捉问题的“慧眼”,进而筛选问题、锁定课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调查研究的方向不会跑偏。

  紧扣问题找真相,增强调查问题的穿透性

  无论是改革发展面临的困难、矛盾和挑战,还是现实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和劣势,这些问题都不会简单暴露出来,而会以各种表象来遮蔽,这就决定了调查的第一任务就是揭开“问题的面纱”找真相。

  ——善于梳理需调查的问题

  领导干部平时工作千头万绪,面对的问题也复杂多样,首先要选择具有可调研价值的问题。这当中既包括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事关全局和长远的战略问题、“落一子而全盘活”的关键问题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问题,也包括老百姓最急最忧最怨的现实问题和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多渠道深入现场调查问题真相

  百闻不如一见。只有实地调查获得“真知”,才会有“灼见”。要不畏浮云遮望眼,穿透表象找真相。如,为避免“被调研”,可事先不打招呼,以普通游客身份深度体验本地的旅游服务,从中发现问题。

  ——听取多元化的声音,了解事物的全貌

  “横看成岭侧成峰”。各人受自身立场和认知水平限制,认识事物难免有片面性、局限性,或因观察视角的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领导干部要真正掌握第一手情况,就必须真正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拜人民为师、向群众学习。

  调查中要自觉以受访者为本,尽量多倾听、少插话,这既是对受访者的尊重,也避免受访者思路被打断。

  真话是稀缺资源,也是察实情、谋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的基本前提。衡量调研的真与假,就看调研者有没有、愿不愿听真话。千人之诺诺,不如一人之谔谔。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领导干部围绕调研主题除了邀请不同受访群体座谈外,还要有意识地找一些持不同意见的人来谈谈,多听听他们的真实话、心里话,而且不带成见、不预设立场地让他们结合所思所感畅所欲言,这样既能了解真相,还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紧扣真相找原因,增强研究问题的精准性

  “三分调查,七分研究。”问题本质的研究比问题真相的调查更难,研究问题更见真功夫。

  首先,要对调查出来的问题进行梳理分类。

  明确分清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全局问题和局部问题、反复性问题和偶然性问题、阶段性问题和趋势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问题不同研究。

  其次,要采取多种思维方式研究问题。

  打破思维定式和经验依赖。除了运用传统的辩证思维外,还要综合运用战略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系统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比较、分析、综合”等方式,对所调查的材料进行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由事入理、小中看大的分析研究,找出问题的根源,提炼出规律性结论和经验性做法。

  再次,要多角度研究问题,站在未来看现在、站在全局看局部、站在先进位置上看自己。

  领导干部精力有限,不可能整天忙于深度化、专业化的调研,所以重视并善于调研的领导干部,不仅会尽量多开展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调研,在日常工作中随机嵌入微调研,而且善于借力调研,重视决策咨询机构建设,适时提出重点课题外包给第三方专业调查机构或身边“智库”进行调研,并站在这些高端调研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评判,作出决策。

  紧扣原因找对策,增强解决问题的实效性

  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促进发展。要在深入调研、精准“把脉”的基础上,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增强解决问题的实效性。

  一方面,要勤于深入实地找对策。

  办法多在现场。如,一个城市主政者的眼光决定一座城市的品位。许多优秀的城市主政者都有一个共同体会:真正好的城市规划,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想出来、写出来的,而是用脚到大街小巷、城区近郊一步步走出来的。智慧藏于民间。熟谙调研的领导都知道,调研的过程既是摸清实情的过程,也是问计问策于民的过程。要善于从群众口头语中捕捉改革的方向、提炼调研的课题,诸如“马上办”作风建设、“最多跑一次”改革,等等。

  另一方面,要在更大范围内谋划对策。

  若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就必须有大视野、大格局,真正放眼世界发展大势,置身全国和全省发展大局中,谋划和思考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长久之策。特别是要善于做好“结合”的文章,探寻对策措施时要有跨界融合、借力借势的意识,找准自身发展与新时代要求、历史性机遇的结合点,找准中央精神、外地经验、地方实际和百姓需求的契合点。要聚焦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有的放矢,靠船下篙,项目化、清单式列出接地气、可操作、“干货多”、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措施。

  来源:《群众》杂志;作者:李道松
 附件:
 
版权所有:通江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通江县电子政务中心 联系电话:0827-7233922 邮箱:tjxzfb2008@163.com 蜀ICP备05006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