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通江县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脱贫奔康的重要途径,通过不断发挥组织优势、强化政策扶持、推进新村建设、加快产业带动、深化农村改革等有力措施,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破解发展难题,推动了村级集体经济健康稳步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农村集体(三资)股权清理集体资金447万元,集体资源总量达101.5万亩,资产总价值达30.8亿元。
一、夯实基层底部这个基础,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内生动力。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重心在于抓好基层、打好基础,发挥好村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和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一是选优配强班子。利用换届之年,将致富能手、技术骨干、年轻党员、优秀人才等1000余人进入村(社区)特别是贫困村“两委”班子,使全县村党支部书记的平均年龄由过去的50余岁下降到45余岁,比调整前下降5岁。几年来,集中整顿后进村党支部68个,转化升级10个,支部结对共建157个。探索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人才机制,发掘和培养思路宽、有见识、懂经营、善管理、会办事的村两委“一把手”后备人才,加强村两委班子创新发展能力、统筹兼顾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建设,以壮大集体经济、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增进民生福祉的实绩,提高村民对村“两委”班子的认可度和支持度。二是培育引进人才。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等网络资源,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活动,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造就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村级后备干部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加大高端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特别要重视专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通过对外招才引智等途径,引进大学生村官34人,或从现有人员中优先提拔懂经营、善管理、会办事的干部224人,为村集体经济管理层注入新鲜血液。三是注重完善制度。建立村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将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和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纳入责任制考核的内容,加强村干部工作实效的考核评估。加强村级事务监督管理,完善各项村级管理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和民主协商,使村级资产保值增值、富民强村等事项的决策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三资”管理,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系,强化村级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和规范运作,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扭住农村改革这个抓手,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说到底就是要牢牢抓住农村改革的重点、难点、突破点。我县深入推进“六个盘活”,全面激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截止目前,全县发展各类集体经济组织532个,引进省、市龙头企业37家,流转土地12万亩、林地48万余亩,集中连片发展主导产业100万亩以上,近40万农村群众受益。一是转变发展方式。乡镇、村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结合乡情,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制定出符合本地特色、优势突出、定位准确、科学合理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规划524个,确定发展项目157个,探索出了资源开发型、产业带动型、土地经营型、服务创收型、乡村旅游型等各具特色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途径,初步形成了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的发展格局。诺水河镇依托村办企业,以“诺水牌米业”为品牌,加快实施农业产业化建设,实现“供、产、加、销”一条龙服务,拉长产业链,放大农业产业效益,从而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富民强村的目标。二是创新服务方式。推广金融机构、帮扶干部、贴息部门、保险部门、龙头企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5+1”发展模式,着力解决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村级设立便民服务网点,促进更多信贷资源、工商资本流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优化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利用特色产业物权、土地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达1余亿元,发展壮大产业规模、兴办实体。依托运行规范、带动能力强、社会信誉高的农民合作社,积极探索在157个贫困村建立农民资金互助社,实现钱生钱、钱滚钱,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收入。三是创新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财税、金融、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鼓励工业反哺农业。积极增加农村公共服务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三农”范围,切实减少村级经营性支出和非生产性开支。积极盘活存量用地,强化扶持新型集体经济,统筹安排社区服务用房、资产经营性物业用房留用地,将城镇开发过程中新增的三产用房、农贸市场等资源优先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加快发展。铁佛镇平坝村按150元—200元/平方米征用农户搁荒土地20亩,引入建筑商实行土地开发,建成固定摊位210个,门市42个,商品房84套,车库18个,办公场地560平方米,超市1500平方米,通过租赁、转包等形式,实现集体经济成员每年可额外增加收入2000元。
三、认准城乡统筹这个路径,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竞争能力。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增强综合竞争能力。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着力提升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坚持优化城乡形态与提升功能品质同步,加大城镇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规划的衔接与融合力度,编制完成了《通江县全域规划》、《通江县产业发展布局规划》、《通江县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通江县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总体规划》、《通江县巴山新居建设规划》等23个专项规划,修订完善了《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方案》;完成49个乡镇、23个中心村、532个聚居点规划编制。加快推进“农民向聚居点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使城市更像城市、农村更像农村、园区更像园区。坚持把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作为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抓手,统筹考虑长远发展和农村实际,强力推进巴山新居、特色古村落的改造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和形态面貌。二是注重生态建设。坚持走绿色崛起之路,积极实施好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生态项目,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专项建设15万亩,生态公益林建设和森林抚育26万亩,国家木材战略储备林基地建设1.36万亩,建绿色防控示范区65万亩,认证绿色、无公害、有机产品38个,创建通江银耳、罗村茶叶、巴山土猪、空山马铃薯、空山核桃等一批优质品牌。加强基层治理,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打造具有通江红色文化特色和田园风光的美丽乡村,为村级经济发展创造新优势。三是持续改善民生。用更大的精力、更强的力度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多措并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持续稳定改善民生。围绕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收入、政策性收入”四个方面,重点完善了就业创业体系,促进就业和农民职业化,构建了薪金、股金、租金、社保金等农民收入新格局,多元化开辟财产性收入渠道,利用产业发展周转金,带动贫困户产业增收,建立完善各项保障制度,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为率先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铁佛镇平坝村通过村级组织,召集党员代表、群众代表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利用产业发展周转金以入股分红的方式,将54亩水产园以1000元/亩的经费租赁给规模养殖户,扩建成近90亩的水产养殖园,从事鲤鱼、草鱼、鲢鱼养殖,年收入可达2000余万元。除所有成本外,理论纯收入达1100万元。对纯收入实行“三一三余一”利润分红,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每年可增收1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