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乡位于通江县东部,距离县城29公里,幅员39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总人口5355人,平均海拔1200米,是典型的高寒山区和贫困地区。近年来,该乡立足自身特色优势,坚持市场需求导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森林康养产业,推进绿色价值再造,引领经济稳定增长,助力群众脱贫奔康,探寻了一条边远贫困山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打造以绿色生态为核心竞争力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新路,既具有因地制宜的特殊性,更具有一定意义上的可复制、可参考、可借鉴价值。
一、勇于冲破传统禁锢,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12年以前,受区位劣势和基础条件等诸多因素制约,唱歌乡人民群众思想封闭,观念落后,贫困深重,全乡经济总量2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17元,分别比全县平均水平低4.5%、3.6%。近年来,该乡党委政府大胆解放思想,以问题为导向,向市场要动力,大力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一是突破自身劣势向市场要动力。改变传统、封闭、落实的观念,树立市场意识、商品意识和开放意识,面对自身经济实力弱小、基础设施落后、发展条件受限的实际,坚持市场化取向,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采取商业化、公司化运作方式解决发展中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短缺难题,特别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政府性资金的撬动作用。近三年来,该乡投入财政资金3000万元,引入外来资本投入达2.7亿元,带动民间资金投入达5000万元,吸引金融机构产业发展、新居建设、旅游扶贫等各类贷款资金近2亿元,实施旅游环线路、石林步游道、景区大门、水景观、商务中心和7万平方米康养小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二是突破区域局限向市场找出路。面对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生产越来越不能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现实问题,唱歌乡党委政府审时度势,深刻认识到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提高和消费观念转变,越来越多有钱有时间的老年人选择生态环境优美地进行“候鸟式”养老、“度假式”养老的发展趋势和良好机遇,准确把握国家大力发展旅游康养产业的政策导向,瞄准国内外大中城市众多消费群体,充分依托自然环境、森林资源和人文底蕴等优势,确定建设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目标,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规模、三年初建成”的阶段任务,以“一心五线,四园六片”(一心:石林景区核心;五线:石林景区核心至芝苞、云昙、湾潭河水库、响滩坡、毛浴草帽村;四园:康体养生园、核桃观光园、茶叶采摘园、药材种植园;六片:六个村各具特色)为重点,打造以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为核心功能的唱歌森林康养基地,促进生态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区域优势和后发优势。近年来,该乡年均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经济保持年均15%以上的增速,旅游、康养经济占全乡经济总收入的85%以上。预计到“十三五”末,全乡可实现服务业综合收入3亿元以上,人均纯收入可达2.5万元以上。
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打造现代森林康养基地。唱歌乡境内群山环抱,石笋林立,奇形怪状,风景别致,“石林”是唱歌乡最具特色的景点。全乡森林覆盖率86.9%,常年平均气温16.20℃,夏季平均气温20℃左右,每立方厘米空气负氧离子含量为11806个,堪称“天然氧吧”,是“诺水溶洞—临江丽峡—空山天盆—唱歌石林”生态旅游扶贫示范带上的重要节点,毗邻巴(中)万(源)高速公路芝苞下线口、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AAAA级景区和湾潭河中型水库,极具发展生态康养产业的先天优势和市场前景。唱歌乡立足优势,创新机制在发展现代森林康养产业上做大文章。一是依托企业平台打造康养基地。招商引进重庆恩泽公司,顺应现代都市人群的健康消费理念和休闲养生需求,在唱歌石林周边规划实施以养身、养心、养性、养智、养德“五养”功效的康养地产开发,建成占地150亩可容纳2000户6000余人居住的多户型休闲康养小区,依托企业平台打造唱歌森林康养基地,提升整体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目前已有重庆、新疆、成都、西安、达州等地800余户2000多人在此购房常年居住或“候鸟式”居住,每年在当地消费1200万元左右。二是深化校地合作强化科技支撑。与成都中医药大学、浙江医科大学等高校在康养规划设计、产品研发、人才培训、体系建设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弥补贫困地区在发展现代森林康养产业中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短板。当地群众已有300余人参加康养方面的专业技能培训和管理知识培训,有效提升康养服务质量和群众就业能力。三是创优特色服务提升康养品牌。在石林附近修建占地50亩疗养康复大楼,可容纳1000余人。结合当地气候、空气等自然条件,研发推出“三七养生”疗法和调心调息、排毒养颜、舒筋活络等练身疗法,特别是结合传统中医理论与方法,对常见心脑血管、高血压、支气管炎等慢性病患者制定保健调理方法,医养结合效果良好,吸引远近2万余人次到此疗养。
三、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激发农民增收内生动力。坚持“乡有龙头企业、村有专业合作社、社有种养殖大户”的发展目标,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充分激发当地农民稳定增收的内生动力。一是围绕特色农业发展农村专合组织。按照全县“4+X”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在后溪沟村、石板溪村组建2个专业合作社,重点培育以核桃、茶叶、巴药为代表的高寒山区特色产业,开发有机特色产品,配套康养服务功能,并与省科技厅签订林下经济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邀请科技专家免费提供技术培训,指导发展农村电商,协调推动农产品网上销售,目前已建成春茶采摘园1个、名贵药材种植园2个,栽植核桃8000亩,四川农业大学建立野核桃研发基地2个,当地农民年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二是围绕乡村旅游引导农民入股分红。组建唱歌石林旅游开发公司,按照“春来观花、夏来纳凉、秋来摘果、冬来赏雪”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科学布局产业,建设旅游环线,开发旅游产品,打造唱歌石林国家AAAA级景区。采取“龙头企业+村委会+专合社+贫困户”的模式,贫困户以土地入股企业或专合社按比例分红,将县财政10—20万元的村级产业发展资金量化到所有贫困户,以资金入股公司或专合社,提高贫困户股权占比,让贫困户分享到政府支持的实惠。目前已初步建成“唱歌山核桃”科普、科研、种植、采摘“一条龙”式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年接待旅客8余万人次,实现入股农民年人均增收2000元。三是围绕森林康养带动农民稳定就业。随着森林康养产业的逐步兴起,重庆恩泽公司每年吸纳当地群众200余人从事房屋建筑业,10余人从事游客汽车运输业,常年提供经营管理、安保服务、卫生保洁等就业岗位50余个,实现从业员人均收入3万元以上。同时随着消费人群的增多,实现农副产品销售大幅增长,2015年全乡小家禽、生猪、山羊出栏数比2011年分别增长3倍、4倍、2倍,累计实现经济收入1200万元。
四、建设美丽宜居新村,培育涵养农村文明新风。唱歌乡大力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增进广大农民的福祉,同时加强建立完善乡村道德教育体系,不断推进规范农村治理,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做守法公民、文明村民、现代农民。一是新村建设展新貌。坚持连片开发与精准扶贫双轮驱动,突出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大力推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加强文化、医疗、信息、管理等公共服务建设,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让居住在农村的农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创造美好新生活的幸福感,让外出和迁移的农民能够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近两年全乡新建(改造)巴山新居158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91人,农民住居条件、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二是党建引领树新风。探索以村(居)党支部为核心,村(居)委会为基础,便民服务站为平台,监督委员会进行监督的“四位一体”村(居)服务管理新体系。培育涵养农村文明新风尚,对农民开展思想观念、文明素质、行为习惯和适用技术、经营能力、创新理念等培训,提高服务能力,让他们迅速融入景区成为新型农民。预计到2020年全乡70%以上的农民可实现转型。三是游客带动促养成。随着越来越多的外来退休干部、成功人士、知识分子等高素质人群长期到唱歌康养居住,与当地群众“攀穷亲”“结对子”,一起劳动,一起生活,对当地群众良好习惯养成起到潜移默化影响带动作用,农村垃圾乱扔、污水乱倒、柴草乱堆、乱砍乱伐等现象明显好转,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道德水平有了很大进步。四是文明创建再提升。倡导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有害生物防治、森林火灾防控和平安林区建设,切实维护森林康养产业持续发展的根基。同时,结合“四好村”和安全文明社区创建,大力开展“文明信用户”“好婆婆”“好媳妇”评选以及“敬老爱老”“致富创业”“好人好事”等先进事迹宣传活动,让生态、文明、法治意识内化为行动自觉,逐步养成好习惯、形成了好风气,群众环境保护、绿色有机、诚信经营、经济理财等思想意识大幅提升,良好森林环境得到守护,现代文明乡风得以彰显。(作者系中共通江县委副书记、通江县人民政府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