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防止返贫
为残疾人筑牢风险防范墙
通江县残疾人联合会党组成员、副理事长 余瀚江
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市截瘫疗养院看望慰问时曾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做好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是新时期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需要,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为坚决打赢残疾人脱贫攻坚战,近年来,通江县委、县政府一直将残疾人脱贫工作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千方百计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提升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帮助残疾人和全国人民一道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社会。但是,由于残疾人自身心理和生理的特殊性,导致这一群体脱贫后又极易返贫。如何防止残疾人家庭返贫,值得每个残疾人工作者认真思索。
一、通江县残疾人各项事业发展情况
通江县总人口80.2万人,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普查数据显示,全县有残疾人6071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5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切实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县委、县政府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先后出台了《通江县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通江县残疾人扶贫方案》,各乡镇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了帮扶措施,加大了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社会福利等方面的保障力度,实现了贫困残疾人稳定脱贫。
2017年至今,通江县为2860户残疾人实施了危房改造项目,为1089名残疾人实施了无障碍改造;严格落实“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为10561名重度残疾人发放补助补贴692万元;为2043名重度残疾人购买养老保险,共计20万元;在春节、“助残日”等节假日期间,发放贫困重度残疾人救济、帮扶资金50余万元;为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共创建通江县自强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等28个残疾人扶贫基地,辐射带动近200名残疾人就业。
二、贫困残疾家庭返贫主要原因
通过努力,残疾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普遍增强,但已脱贫的残疾人家庭原地踏步,甚至稍不留神,就又回到贫困,再陷困境的现象也较为突出。在对通江县范围内部分出现返贫现象的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入户调查后发现,残疾人家庭易返贫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生产生活条件艰苦。通江县系山区县,绝大部分残疾人身处农村,条件恶劣、分布偏远、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加之缺乏专业机构、设施和人员,残疾人得不到必要的康复治疗和训练,以铁厂乡为例,全乡共有持证残疾人132人,有劳动能力的66人,虽然劳作辛勤,但高山区生产难度大、成本高,贫困程度深,返贫现象突出。二是一户多残掣肘。因条件受限,部分残疾人在结合家庭时往往选择同为残疾人的伴侣,极个别家庭甚至全是残疾人,这类贫困人口脱贫难度极大,是政府和扶贫工作者最为棘手的问题,新场镇猫儿坪村七社的周佐儒,妻子肢体二级残疾,儿子智力二级残疾,收入来源仅靠周佐儒务农,脱贫奔康道阻且长。三是自身竞争力不强。残疾人整体文化水平偏低,许多人是文盲或半文盲,且大部分残疾人缺乏劳动技能,劳动形式单一,接受知识和劳动技能过程缓慢,社会竞争力低下,虽然有部分用人单位有心安置残疾人,但普遍存在残疾人无法胜任工作的现象。我县肢体二级残疾人易存忠创办的巴山辉煌塑料厂为姚云川等残疾人提供了工作岗位,虽然岗位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强度不大,但因文化水平、身体素质等原因,仍无法胜任工作。
三、助力残疾人脱贫奔康的几点思考
(一)改善残疾人生活环境。一是住的方面。优先考虑农村贫困残疾人参与土地增减挂钩、异地扶贫搬迁、危旧房改造和无障碍改造等工作,对确实不适宜残疾人居住的高寒边远地区,要加强沟通,鼓励其迁移至聚居点。二是行的方面。在修建村社道路时适当考虑重度残疾人出行问题,尽量将道路延伸至重度残疾人家门口,解决他们的出行之难。三是基层康复服务方面。以县残疾人康复中心为龙头,辐射带动全县基层残疾人康复网络建设,大力倡导“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为残疾人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使广大残疾人及时得到康复治疗,恢复和补偿劳动能力;建立健全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网络,方便残疾人就近医疗;适当提高贫困残疾人合作医疗报销比例。
(二)提升残疾人就业竞争力。一是提升残疾人文化素质。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或者进入特教校学习;发展残疾人中高级教育,科学发放残疾人助学金,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技教育大下乡活动,寓教于乐,让农村成年残疾人掌握信息和技术,提高科学素质。二是加大残疾人培训力度。依托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为残疾人免费开办盲人按摩、剪纸等培训班,开展见效快、投入少、周期短的种养业培训,提升就业技能;加大县级劳动部门的合作力度,加强与社会企业的联系,为残疾人提供最新就业需求和最新市场信息,增强残疾人对市场的适应力和竞争力。三是推动残疾人稳定就业。推行集中就业、个体就业,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生产劳动的同时,重点实施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依法收取未安排残疾人就业单位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加强乡镇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积极引导和带动周边残疾人学知识、学技术,提供适当的工作岗位。
(三)探索“扶贫+保险”的新路径。积极探索“扶贫+保险”新途径,为重度残疾人和一户多残家庭提供合适的医疗及意外伤害险种,该险种与城乡合作医疗、社会救助等互为补充,防止贫困残疾人因灾、因病或因意外伤亡返贫,筑起一道坚实风险防范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