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通江县2016年地质灾害
防御预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巴中市光雾山诺水河风景名胜区诺水河管理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管理局,县工业园、高明新区管委会,县府相关部门:
《通江县2016年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预案,并于2016年4月11日前报县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县国土资源局二楼,联系电话:0827-7223283,7230273)。
通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4月5日
通江县2016年地质灾害防御预案
为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394号令)、《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1〕43号)、《通江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我县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形成特点、诱发因素、危险程度等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基本情况
通江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边缘,米仓山东段南麓,全县辖49个乡镇,524个行政村,人口80.2万,幅员面积4116平方公里。县内地形是典型的山区地形,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环境条件较为脆弱,由于受近年来地震多发和人类工程活动频繁的影响,导致局部山体稳定性降低,不良地质活动加剧,灾害呈现点多面广、规模较大、成灾快、暴发频率较高等特点,使我县成为地质灾害易发区。目前,经调查核实,全县共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783处,其中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15处;隐患点中滑坡593处,崩塌61处,不稳定斜坡43处,泥石流5处。
二、指导思想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局,全面贯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按照“积极治理、合理避让、安全第一”的总体要求,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应急等体系为工作重点,建立健全县、乡(镇)、村(居)、社四级群测群防体系;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责任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坚持专群结合、群测群防,谁引发、谁治理,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等原则,增强全社会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能力,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提高我县地质灾害防治水平,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三、灾害预测
我县境内大部分地区山高谷深,地形较为陡峻,河水侵蚀作用强烈而堆积作用不发育,土质斜坡上的松散堆积层、高危高位危岩体是滑坡、崩塌等发生的主要因素;采矿、工程建设、爆破、加载等人类工程活动是引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降雨的空间分布、时间分布不均等因素更加剧诱发本地区地质灾害。
根据县气象局对今年全年气候趋势预测,年总降水量正常略偏多,预计在1300mm左右。其中大雨开始期在5月下旬, 7月降雨量略偏多,预计月降雨量达260-300毫米,其主要降雨期又在7月上中旬,故7月上中旬发生洪涝的可能性最大,9月降雨正常略偏多。地质灾害又主要受区域强降雨影响,全年地质灾害高发期应主要集中在5月和9月,特别是7、9月份的更易发生,全县要将此阶段是作为地质灾害防范的重点时期。全县地质灾害主要以滑坡、崩塌为主,约占整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93.2%;滑坡又主要发生在强降雨或雨后1-3天内,预防滑坡、崩塌危害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灾种。2016年我县地灾防治重点及区域、易发区及发展趋势预测如下:
(一)地质灾害的防灾重点区域。我县地质构造复杂,由于受气候变化、地质活动加剧、工程活动增加等因素影响,全县地质灾害防灾重点区域主要有:一是村民聚居点,由于建设场地限制,部分地方开挖坡脚,弃土堆载,一遇强降雨极易发生地质灾害;二是旅游景点,由于近年来我县旅游市场的开发和发展,全县的旅游旺季也多在春、夏两季,这也是我县地质灾害多发季节,旅游景点及线路和“农家乐”等重要场所成为了地质灾害的防治重点区域,特别是诺水洞天景区、空山天盆景区及沿线。三是集镇街道,由于街道承载压力增大,受河流冲刷侵蚀,容易发生整体或局部滑坡,此类地质灾害隐患威胁人员多,潜在经济损失大,主要包括县城、沿大小通江河两岸的乡镇等。四是公路沿线,主要包括通前路、通竹路、临空等路段处于一边多陡坎、一边临河,河流长期冲刷侵蚀,公路沿线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沿溪沟河流区域的溪沟较多,主干河流沿岸为人口分布相对集中区域,特别是大通江、小通江、通江河等县境内三条主要河流区域,由于受沟谷侵蚀、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影响,是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易发区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五是工程建设场地,由于近年来我县的重点工程项目及其他工程建设较多,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为了抢进度、工期,往往忽略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在大面积开挖、削坡时未能及时进行防护处理,人为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这是近年来地质灾害发生较多、损失较大的重要因素,也是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区及趋势预测。根据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划分原则、要求及方法,结合我县区域地质灾害发育现状、灾害密度,地质灾害易发区具体分布如下:低山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分为诺江镇城西—城东—城南以滑坡为主、崩塌次之的灾害亚区与广纳—麻石—春在—云昙—东山以滑坡为主,崩塌次之的灾害亚区。诺江镇又是在建工程最集中的地区,从而使诺江镇成为全县地质灾害防范的重要乡镇之一。中低山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分为三溪—铁佛—双泉—文峰以滑坡为主,不稳定斜坡次之的灾害亚区;芝苞—三合以滑坡为主的灾害亚区;沙溪—板凳—松溪—洪口—董溪—澌波以滑坡为主的灾害亚区;草池—涪阳—新场—烟溪—永安以滑坡为主,崩塌次之的灾害亚区和诺水河镇以滑坡为主,泥石流、崩塌次之的五个灾害亚区。该片区防治重点主要是涉及场镇建设的芝苞、三溪等乡镇及泥溪、长坪、永安等沿河流乡镇。中低山—中山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分为火炬—毛浴—龙凤场滑坡灾害亚区;回林—青浴—板桥口—沙坪以滑坡为主,崩塌次之的灾害亚区与两河口—铁溪—朱元以滑坡为主,泥石流,崩塌次之的三个灾害亚区。
我县东部和南部丘陵地区人居分布相对集中,区内人类活动及道路工程建设、城镇建设较多,地质灾害危害较为严重。县域北部中山区人居分布相对稀少,工程地质岩组以半坚硬-坚硬岩组及碳酸盐岩坚硬岩组为主,岩体力学性质较好,加之人口密度相对较小,地质灾害危害比低山区相对较小。
(三)全县重大地质灾害危险点。主要分布在永安镇街道滑坡、泥溪乡老街滑坡、泥溪乡蔡家大田滑坡、长坪乡西街滑坡、诺江镇城南三发汽修厂崩塌、瓦室镇柳树梁滑坡、诺水河镇唐家河坝滑坡、青峪乡柳树店街滑坡、三溪乡小学滑坡、板桥乡街道崩塌、诺江镇城南村三、四社苟家湾滑坡,芝苞乡街道崩塌、烟溪乡苏家坪滑坡、两河口乡沙窝寺滑坡、诺水河镇白山村凤儿崖滑坡等15处。
四、预防措施
(一)明确责任,强化措施落实。各乡镇、各部门要严格落实辖区责任制,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灾害易发点所在乡镇乡(镇)长及灾害易发单位负责人为地质灾害防灾责任人,村(居)委会主任为监测责任人。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区实际,编制好本区域地质灾害防御预案,确保一点一预案,组建应急抢险队伍,有针对性地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演练,提高队伍快速反应能力和实战能力。一旦发生险情,要采取果断措施组织受威胁人员撤离,主动避让,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全力预防群死群伤的地质灾害事件,并迅速将险情初步情况上报到县地质灾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联系电话:7223283,7230273),不得迟报、漏报和错报。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及时组织受威胁严重或临灾状态明显的群众转移安置到安全地带;县国土资源局要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会同县气象、水务等部门做好地质灾害灾情、险情预报发布工作,县财政、民政、卫生等部门要做好救灾物资、资金调度、卫生防疫等各项保障工作,确保受灾群众的生活不受影响。
(二)突出重点,加强动态巡排查。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隐患排查制度,要以人口聚集区为重点区域,以汛期为重点时段,对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经常性巡回检查,对重点防治区域开展汛前排查、汛中检查和汛后核查,发现险情要及时处理和报告,同时确定防灾责任主体单位和防灾责任人。特别是对全县的在建工程和重点工程项目要加大巡排查力度,不留死角,每个项目工程必须确定一名现场监测人员盯守巡查,发现险情及时上报,果断采取应急防灾减灾措施。每个隐患点确定的监测预警人要随时观察所在地质灾害点的扩展、滑动、裂变、下陷、位移等发展趋势并搞好监测记录,发现险情及时上报,各乡镇和部门要及时纳入监控范围,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和防御措施,及时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和防灾避险明白卡并张榜公示。
县交运局要加强对道路、桥梁以及周边地质灾害的巡查排查;县住建局要加强对城镇建设施工场地以及周边地质灾害的巡查排查;县水务局要加强对水利设施、河道以及周边地质灾害的巡查排查;县安监局要加强对采矿场地以及周边地质灾害的巡查排查;县教育局要加强对全县学校以及周边地质灾害的巡查排查;其他单位要加强对本单位负责的工程项目地质灾害的巡查排查;各乡镇要加强辖区内地质灾害的巡查排查。县国土资源局要加强全县地质灾害巡排查的监督和指导力度,确保巡排查到位。
(三)严格制度,加强值班值守。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严格实行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落实领导带班,专人值班值守,值班人员要坚守工作岗位,确保信息畅通。对值班值守不到岗到位现象要严格问责追究。要切实做好汛期应急抢险所需的各项物资、车辆准备,如遇险情和灾情,确保应急抢险队伍能在第一时间内奔赴灾害现场参与抢险救灾工作,从根本上减少灾害给人民群众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四)加强监管,严防责任事故。县国土资源局要加大对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管力度,对领导不重视,预案不落实,防灾措施不到位的部门和乡镇,要定期督查督办;加大对破坏地质环境、引发地质灾害行为的打击力度,特别是违法用地和违法开挖的行为;对因人类工程活动造成地质环境破坏的,要按照“谁破坏、谁负责”的原则,督促业主依法履行地质灾害防治义务,防止和减少人为原因造成的地质灾害事故发生。要认真执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项目业主单位要督促工程建设施工单位按相关要求落实地质灾害防灾措施,并加大督查力度,对拒不履行或措施落实不到位的施工单位要责令停工限期整改到位后,方能继续进行施工建设。
(五)加强宣传培训,提高群测群防综合能力。各乡镇要大力配合县国土资源局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充分运用已出现的地质灾害案例,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上进行宣传;组织相关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防灾责任人、监测预警人员及广大群众的地质灾害防灾知识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干部群众认灾、报灾、避灾的意识和主动避让的能力。各乡镇、各部门要组织开展针对受威胁群众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参与的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应急演练工作要形式多样、注重实效、操作性强;要根据地质灾害隐患威胁人数确定应急演练规模,务求实效,提高有关各方协调联动和应急处置能力。各乡镇要确保每个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每年组织一次应急避险演练。各乡镇、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县、乡、村、社四级网络和群测群防点的信息要畅通。要加强群测群防的组织领导,健全以驻村干部和基层组织、在建项目管理及施工人员为主体的群测群防队伍,提高群测群防水平,强化基层在操作层面防范的主体作用。
(六)加大项目争取,推动主动避险。县国土资源局要结合地质灾害主动预防避让工作需要,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开展多方位布局、多功能建设、多途径利用的应急避险场所建设。各乡镇、各部门在做好防灾、救灾工作的同时,要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技术支持和财政支持。加大避让搬迁安置工程的实施力度,积极协调配合实施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大力推动主动避让,力争使更多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脱离危险区。
(七)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分工协作机制。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各乡镇和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本辖区、本行业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按职责分工做好本地区、本行业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县国土、安监、住建、水务、交通、气象、民政等部门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重要信息、突发事件要及时通报,及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确保信息畅通,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为制定防灾预案和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要充分实现防灾信息与部门工作间的充分衔接,广泛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格局。对在地质灾害防范和处置中玩忽职守、工作不到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要依法依规严肃问责,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