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别水之址 采他山之石_通江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 > 政务动态 > 调查研究

览别水之址 采他山之石

2013-07-16 信息来源: 何云捷 文字大小:

览别水之址  采他山之石

——赴宁波镇海考察归来话发展

 

20135月中旬,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肖明阳率我们送挂职锻炼干部到宁波市镇海区赴任,并借此机会考察了镇海新城建设,蛟川街道、中鑫毛纺等单位党建工作。一路上,我们品味着镇海的建设、感受着镇海的文化、想象着镇海的未来,深为其超前的规划、超越的精神、超快的速度所振奋、所鼓舞。

一、考察途中看镇海

镇海是宁波市六个中心城区之一,辖2个镇、4个街道,陆域面积246平方公里。被誉为“浙东门户”、“商帮故里”、“院士之乡”。其产业以石油化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现代制造为主。2012年区属生产总值达300亿元;区属工业总产值达946.9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7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0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219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9720元。我们认为,其辉煌业绩主要缘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引领未来

“文化是明天的经济”,这一点在“宁波帮博物馆”展现无遗。与广东帮、山西帮、安徽帮并称“四大商帮”的“宁波帮”,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积淀了“大气开放、诚信为本、艰苦创业、报效桑梓”的“宁波帮文化”,为宁波镇海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大气开放——镇海人世代面临大海的挑战,这种挑战成就了他们开放的胸襟、宽阔的视野。其根在镇海,创业在上海、天津、武汉、香港等地。他们在外创业的同时,不断吸纳外来先进文化和技术以发展壮大自己,包容情怀为人所颂,近50万的镇海常住人口,户籍人口仅有22.5万人,却能和睦相处、团结创业。诚信为本——镇海人把诚信的传统道德与市场经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坚持“诚信为本、义中求利”,讲信誉、重情理,把恪守信用看作经商的生命线和衡量商人的标准,这也是“宁波帮”文化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艰苦创业——“宁波帮”在创业过程中肯吃苦、善用脑,干一行就爱一行,进入上海滩的镇海人都是白手起家,他们从最卑微的苦力做起,稍有好转便抓住机遇、自立门户,并不断吸纳先进的经营理念。报效桑梓——他们爱国爱乡、热心公益,崇尚“君子远在他乡,终不忘父母之邦”。凡是有镇海人从事实业的地方,几乎都有同乡组织,更有一个共同的宗旨,就是扶助乡亲、报效桑梓。

(二)规划成就品位

镇海在加强老城区改造的同时,着力新城规划建设,其功能定位为宁波中心城市北部商贸商务中心。从规划看,既体现了历久弥新的商帮文化内涵,又诠释江南水乡的特色人文品性,集商贸商务、教育科研、行政办公、旅游观光、现代居住为一体,全面展示现代城市的至高品位和无限魅力。“商”——在新城规划中,他们依托优越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主动承接宁波中心城市功能转移,重点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和公共文化等,其核心区块以商务和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目的在于打造镇海未来的经济与文化中枢。“学”——人杰地灵的镇海不仅走出了包玉刚、邵逸夫等商帮精英,还培育了陈逸飞、贺有直等书画名家。更令人称奇的是,在中国1000余名两院院士中,镇海籍就有26位,占到总数的2%,院士“密度”全国罕见。这一切,当归功于镇海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和渊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拥有历史悠久的高教园区,从幼儿园到中学、到高等教育、到高端科研机构、到孵化基地一应俱全,可以说,教育环境是镇海最值得夸耀的优势和商机。“游”——规划中,值得关注的是宁波植物园,其总用地322公顷。它的建成,将为市民在中心城区提供一个规模宏大、设施齐全并集休闲、娱乐、健身、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天然“氧吧”。“居”——镇海坚持“生态立区”战略,积极建设“绿色镇海、生态镇海、宜居镇海、和谐镇海”,形成以城区绿地为核心、生态公园为基础、庭院绿化为点缀的区域。按“三横一纵”建设生态林带,面积占耕地面积的十分之一。

(三)党建汇聚力量

镇海有基层党组织1361个,党员18690名。因为大多数分布在“两新组织”中,他们非常注重创新,以调动党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经济。“民本党建”激发创业热情。其主要内容是“强核聚民、服务亲民、和谐安民、发展惠民”。实践过程中,“公推直选”了90%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报酬年均6.8万元,并出台“金雁奖”,对符合条件的在退职退休后可享受事业单位正科级养老金待遇。全区按照小村建筑面积不少于800平米、大村不少于1000平米的标准先后投资7600多万元,建设了村民服务中心。“干部倒派”彰显基层活力。该区始终坚持把懂经济、思维视野开阔、工作经验丰富、驾驭全局能力强的领导干部选派到镇(街道)党政“一把手”位置上。12名镇(街道)党政负责人中,9名具有在基层工作经历,平均年龄44.2岁,均为大学以上学历。同时,注重充实懂新兴产业、环境保护、城建规划、社会管理的德才兼备干部进领导班子,为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攻坚岗位选人才、强队伍。“筑巢引凤”铸就金港品牌。紧贴产业发展和民生需求,深化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服务等措施,建设了海外留学人才创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和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基地等。出台了最高资助500万扶持资金3000平米创业场地补贴的重磅引才政策。引进了中国金融数字文化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宁波信息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技术转移中心、严晋跃博士(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和瑞麦蓝德伦大学教授、国家第二批“千人计划”入选者)领衔的国际应用能源创新研究院等四大创业创新平台。并深入实施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引导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工程技术中心,在企业引才育才上给予安家补助、租房补贴、培训补助、社保补贴等政策,仅2012年引进副高职称、硕士学历以上人才252名,培训各类人才5000余名。用镇海人的话说,他们打造“人才金港”目的是“抢”人才。

二、考察归来话发展

镇海特有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机遇,我们无可比拟。但学习不是为了复制,别水之址,可以明向,他山之石,尚可攻玉。学习镇海,关键是学思想,学思路,借其所长,补己之短。县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三区一城”、实现“五个翻番”的发展目标和打造“一线三点两片”发展重点,实践证明,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省、市发展战略定位,符合通江阶段发展实际,让通江潜在优势进一步被挖掘、比较优势进一步被发挥、后发优势进一步被激活。但越是在好的形势面前,我们越要居安思危、冷静思考。结合实际,我们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要大传承、大发展。我们所处的时代人文激荡、风云际会,文化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文化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广泛。面对通江的历史与未来,一要传承红色文化。镇海之所以有今天,不能不说是“商帮”文化为其筑起了精神的“长城”。通江,是被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大区域”的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孕育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博物馆、红军石刻标语等红色景点为依托,加强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切实增强广大党员干部主动作为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促使大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抢抓机遇、大干快干、苦干实干,以“不胜不休”的胆识和气魄推动通江“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红军精神教育,尤其要在学校教育中大力开发以红色文化为重点的乡土教材,并纳入学校教材体系,培养青少年热爱家乡、感恩家乡、发奋图强、报效家乡的品格。二要铸造文化品牌。通江,不仅镌刻着一段历史,更积淀了一种信仰。我们要依托红色资源优势,打造以“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为中心的红色旅游精品,以“诺水河”为重点的休闲度假胜地。并在其沿线健全和完善艺术展示、民俗表演、文化体验等活动。铸造集教育、旅游、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红军故里行、诺水洞天游”两大旅游文化品牌。三要凝聚发展共识。当年,红军坚持“排难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其奋斗史实则是一部思想解放史。今天,我们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在省委“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决策实践下,更要坚持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打开“山门”,更要打开“心门”,破除狭隘与封闭,抓实“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把老区人民的精神与斗志凝聚到软环境建设上来,发扬苦干实干的精神,以更大的力度、更强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推动发展,保证决策不走样、目标不偏差。

(二)规划要高起点、大手笔 。统筹发展规划是推进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从镇海发展的经验看,规划的关键在于定位。从通江建设“三区一城”和目前所处的发展机遇看,必须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以“三区同建”为载体,“做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一要以统筹城乡为战略整体谋划。牢固树立“全域通江”的理念,抓住省委“提升首位城市,着力次级突破,夯实底部基础,积极培育川东北城市群”的机遇,把通江作为一个整体,坚持规划全覆盖,以新区带城镇、园区带产业、社区带农村的方式,在基础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同步推进、同步发展。同时,坚持勇破“三论”,有序开发全县水能、生物、矿产、油气等资源,积累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原始资本。二要以特色产业为支撑重点突破。按照打造全市绿色食品加工区的定位,结合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地理位置和市场需求,整合涉农资金、集中项目资金,科学统筹产业规划,调整产业结构。以食用菌、茶叶、核桃、马铃薯、白魔芋等产业为重点,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扩大产业园区、加大发展力度、突出质量要求,成就特色品牌,实现经济发展。三要以加快发展为取向全面推进。紧抓“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的机遇,坚持以绿色、低碳、高效为根本,集约资金、土地、人才、机制等资源,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巴山新居、旅游开发、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同发展、共繁荣。

(三)党建要大加强、大提升。镇海所取得的发展成就表明,经济的腾飞必须以强有力的党组织作基础和保障。对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理念,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大力实施“五大工程”,全力构建统筹城乡党建工作新格局,努力把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锻造成“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核心力量、攻坚力量和先锋力量。一要建强基层组织。积极顺应阶层多元、需求多元和党员流动频繁的趋势,深化“五联五创”,着力“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党组织的创建,促进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按照“1+N”模式,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中心,引导便民服务、农民培训、卫生计生、文化体育、综合调解、农家购物等部门职能下延、集中布点,标准化打造农村党建综合服务体。以村级党组织集中换届为契机,按照“回引一批外出务工优秀党员、留任一批优秀农村干部、鼓励一批大学生村官参选、下派一批乡镇机关事业干部”的“四个一批”办法,把选准配强党组织书记作为首要任务。要严格党员发展标准,落实中央政治局“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要求,按照“四荐四公开一票决”和“两推一试一票决”的办法,突出加强在优秀青年、中高级技术职称、知识分子、回乡创业大学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大学生村干部、务工返乡成功人士等“八个群体”中发展党员,全面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同时,分类制定流动党员、农村党员、机关党员及其他行业党员不合格标准和处置办法,疏通党员“出”的渠道。二要夯实干部队伍。鲜明“重品行、重实干、重公认”的用人导向,坚持“四选四不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胆起用那些懂城乡统筹、懂城乡规划、懂产业发展、懂开放合作、懂金融管理的人才到领导班子。要全面加强“定期民主测评制度”,畅通干部“下”的渠道,着力打造为民务实清廉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三要强化人才基础。镇海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人才是推动事业进步最关键。我们要坚持不问出身问学识、不论文凭论水平、不重资历重能力,科学制定引进方案,完善公开招考、短期聘用、挂职锻炼等模式,深入开展“争当优秀人才、创造一流业绩,争当人才开发先进单位、创造人才工作一流环境”的“双争双创”活动,开展杰出人才、实用人才评选活动,做到政治上尊重爱护、工作上放手支持、生活上关心帮助,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才队伍。(作者系中共通江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

扫码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