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涉及千家万户健康福祉,是最重要、最现实的民生。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近年来,通江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卫生改革发展大局,以城乡一体为主线,创新机制,不断完善医疗保障、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药品供应“四大体系”,加大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医疗卫生服务内涵,初步形成了具有通江鲜明特色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模式。
一、做法及成效
通江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精神,强力推进城乡医疗设施、医疗技术、医疗保障、医疗管理体制一体化管理,卫生资源总量扩增,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卫生保障能力增强,群众就医满意度普遍提高。
(一)推进“四个一体化”,医疗卫生基础机制进一步优化。
一是推进医疗设施一体化。加强县、乡、村(社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按照四川省卫生厅提出的“建设‘园林式’县级医院和‘花园式’乡镇卫生院”的要求,分别投资5.5亿和1.5亿,划拨土地160亩和30亩,对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进行整体搬迁。按照“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统一设备配置”的要求,在诺江镇城区规划建设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49个乡镇卫生院和215个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建设,完成22个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城乡医疗条件不断改善。
二是推进医疗服务一体化。加大城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建立健全乡镇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县级医疗机构培训制度,继续落实乡村医生培训、基层卫生人员无学历教育等定期培训制度,确保所有卫生技术人员达到中专以上学历。畅通卫生技术人员入口,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新毕业的大学生、城市卫生技术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继续加大城乡对口支援力度,通过人才下乡、设备下乡、技术下乡等,提升乡镇卫生院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是推进医疗保障一体化。扩大新农合保障范围,新农合参合率达98%以上,基本实现农业人口全覆盖,将农村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20种重大疾病纳入保障范围,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75%左右。完善县乡村三级疾病防控体系,艾滋病、结核病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有效开展。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基本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健康进家庭”的社区卫生服务新格局。通过开展卫生下乡、健康义诊、医疗巡诊、建立家庭居民健康档案等多种方式,加强城乡医疗保障。
四是推进医疗管理一体化。乡镇卫生院上划卫生局管理,实行人、财、物“三统一”管理;积极探索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以乡镇为范围,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实行“五统一一独立”为基本内容的规范管理,即:统一机构设置规划、统一人员准入资格、统一医疗业务管理、统一采购药品器械、统一绩效考核监管、村卫生室独立承担法律责任。乡村两级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并实施零差率销售,药品集中上网招标采购,药款由卫生局集中统一支付,药品供应机制更趋完善。
(二)建立“四个机制”,医疗卫生行业管理进一步加强。
一是建立项目建设机制。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实行招商引资目标管理,局领导分工负责,每年招商引资至少1亿元,固定资产入库至少5亿元,累计招商亿元项目2个,引资总额达4亿元。加强重点项目跟踪推进。对县上确定的重点项目,严格按照“突破攻坚,加快提前”的要求,逗硬落实“六个一”工作机制、“八公开”建管机制和“五清查”督查机制,每个重点项目落实一名挂联领导,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节点攻关,定时间、定任务、定责任,提供全程服务,确保项目全面全速推进。
二是建立人才引聘机制。按照“总量控制、动态管理”的原则,全县共核定卫生人员编制1863名。分别给予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
三是建立绩效分配机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县级医疗机构、中心卫生院、普通乡镇卫生院分级制定绩效分配方案,优化绩效奖惩,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乡镇卫生院院长实行绩效考核,机构绩效考核结果与当年财政补助的20%部分挂钩,乡镇卫生院院长绩效考核与个人绩效工资的40%挂钩,按照“德、能、勤、绩、廉”按月对医务人员进行绩效考核,40%绩效工资与考核结果挂钩。
四是建立作风转变机制。逗硬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认真执行卫生部“八不准”,坚持“救死扶伤,追求卓越,尊重科学,崇尚和谐”的巴中卫生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制定《通江县卫生系统医德医风考评制度》和《通江县卫生系统工作规则》,推行医疗卫生单位主要负责人述职述廉制度,通过“两推一述”配备医疗卫生机构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在全系统开展“医德医风建设标兵”评选活动,每年评选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医务工作者”,通过典型引路,积极营造“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浓厚氛围。通过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卫生行业形象根本好转。
(三)实现“四个转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从重治病向重防病转变工作重心。在抓好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更加注重公共卫生能力建设,有效实施“11+6”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慢性病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病管理、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农村夫妇免费婚前医学检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等医疗民生工程深入实施。广泛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有病早治、无病早防”的健康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深入开展“健康一二一”(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行动,倡导城乡居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宣教,城乡居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行为干预能力增强。
二是从重外延拓展向重内涵提升转变医院管理。在加强卫生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医疗卫生内涵建设。在综合目标管理上,实行“末位淘汰制”、日常工作量化考核制,推行医疗质量环节质量控制和终末质量评审,卫生管理干部实行公开选拔,建立健全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在医疗业务管理上,以医疗机构等级评审为契机,开展临床路径管理、门诊就医“一卡通”、单病种限价收费、抗菌药专项整治,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规范手术分级管理,加强120急救能力建设。在医院文化建设上,大力弘扬“仁爱、诚信、团结、奉献”的卫生精神,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和谐发展”的理念,切实加强医院思想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廉政文化、品牌文化建设,通过医院文化建设,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增强凝聚力,提高竞争力。
三是从重经济效益向重社会效益转变发展目标。把医疗卫生服务作为社会公共产品向人民群众提供,突出公益性,全面实施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立医院改革。全县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340元;全县门诊次均费用2012年比2005年减少了25.7元,下降7.3%;住院次均费用减少1751.4元,下降27.8%;病人住院时间平均减少了1.1天,平均每位患者节约费用700.6元,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得到缓解。
四是从坐堂行医向下乡巡诊转变服务方式。组建“流动医疗服务队”,开展城乡医疗对口帮扶、
二、问题及原因
通江县卫生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较晚,县乡村三级医疗业务用房还比较紧张,业务用房县级仅5.46万平方米,乡镇仅10.64万平方米,实际开放床位县级仅1064张、乡镇仅701张,每千人口病床数仅2.19张,与全省每千人口3.7张比较差距很大。过去大多乡镇卫生院是按防保型医院设计的,服务规模与体量不够,“门诊拥挤、检查排队、住院候床、手术等待”等问题依然突出。目前,有的边远乡镇卫生院仅有2-3人,国家配置的仪器设备闲置;有的村无卫生阵地,偏远山区还有“背篼村医”。二是卫生专业人才奇缺。目前,全县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仅1.95人,比全省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3.62人比,仅占全省平均水平的54%。全县副高级以上职称仅占5%,本科以上学历仅占9%,乡村医生大专学历仅占2%,乡镇卫生人员50岁以上的占15%,乡村医生60岁以上占26.5%,人才引进困难、流失严重、结构不合理、年龄老化等矛盾并存。三是卫生发展资金短缺。全县医疗卫生机构锁定债务2.65亿元(县级2.47亿、基层公共卫生医疗机构0.18亿),在建项目资金缺口2.7亿元;主要原因是地方项目配套资金不到位;目前,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非建制乡卫生院、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尚无资金来源。四是村级卫生网底亟待巩固。国家要求新进乡村医生应当具备执业助理医师或以上资格,乡村医生准入门槛高;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政策未落实,退出机制未建立,乡村医生普遍面临老无所养的窘境;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后,药品利润被取消,乡村医生收入减少,致使大多数年轻人另谋职业,乡村医生后继无人。
三、对策及建议
牢固树立“民生以健康为基础、医疗以患者为中心、医院以人才为根本、效益从服务中提高”的卫生工作理念,做好“四个统筹”。
(一)统筹城乡卫生基础。牢固树立“全域卫生”理念,根据省委“统筹城乡、两化互动”的总体要求,按照“一心两轴三副四级”的发展格局,结合“一线三点两片”的区域规划,统筹编制城乡卫生建设规划。积极争取和实施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项目、革命老区振兴规划项目、渠江流域规划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完成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整体搬迁,推进县妇幼保健院二期、县精神卫生中心、石牛嘴新区民营医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和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到“十二五”末,全县医疗业务用房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病床达到3500张,彻底解决无地方看病、无地方住院的问题。
(二)统筹城乡卫生保障。一是实施“人才兴卫”战略。通过县级财政补助和医疗卫生机构筹集两种渠道,建立卫生人才发展基金,基金总额不少于2500万元;按资源配置标准核定全县卫生人员编制不少于3500名,每年在编制内按计划引进一定数额的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生和面向社会招聘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通过邀请国家和省级知名专家示范教学,选拔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培
(三)统筹城乡医疗服务。对县、乡两级医院进行分类定级,科学评估每个医院的技术力量和专科优势,针对性地升级、包装、打造特色医疗服务。聘请省级医学专家对我县重点学科建设进行驻点指导,县人民医院在心血管、肿瘤、皮肤等学科实现新突破;县中医医院重点建设中医肿瘤、中医骨科和针炙理疗专科;县妇幼保健院重点建设产、儿科;乡镇卫生院优先发展中医理疗专科,提高慢性病治疗水平和急诊急救能力;统一收集、整理民间祖传秘方、偏方、中医验方等,编撰《民间医学宝藏》读本,传承中医药民间经典。开展城乡等级医院创建,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县中医医院创建“二级甲等”中医院,49个乡镇卫生院保持或创建一级医院,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四)统筹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政府牵头组建全县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及相关部门的应急机制建设,形成卫生应急整体联动态势。巩固以县乡村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乡镇卫生院设立公共卫生科,充实乡镇公共卫生人员。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卫生监督协管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转载于县委政研室《调研与决策》第15期,作者系通江县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